肖星毕业于营销专业学院,现已是一家农业公司的董事长。她在家乡农村创业养牛公司化运作,带动村民共同致富,年销售额早已超300万元。她通过“公司+农户,互联网+公司”的经营模式,不仅帮助农民致富,更开拓了一条集种植、养殖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。她的创业故事很值得学习和品味。 说到肖星养牛创业,还得从她2015年回乡探亲说起。这年春节回乡探亲,她发现家乡村民为谋生计大多外出打工,也有不少村民留在家里养牛。运用传统的放养、屠宰、上市的模式,盈利微薄,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损。肖星的叔叔就是一个典型的养牛户,养牛多年,却难以致富。
在与叔叔聊天中,肖星发现,农村水热条件虽好,牧草丰盛,养出的牛肉肉质佳、口感好,但受限于传统的养殖模式,难以规模化。而叔叔说:“肖星,你读的是市场营销专业,能不能替叔叔想个致富的法子?”就是这句话,让肖星萌发了创新养殖模式,带领村民养牛致富的想法。
在家人的帮助下,肖星注册成立了公司,并希望自己的公司能赋予传统农业不一样的含义,通过帮扶养牛,帮助农民共同致富。
之后肖星发现,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,剩下的多是老幼和散户,零散劳动力过剩,难以形成规模性养殖。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,又能帮助公司快速扩展呢? 经过仔细思考,肖星想到了用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进行运作。肖星的做法是这样的:公司先设置母牛养殖场,集中繁殖牛犊;针对散户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,将牛犊按照每斤多少价钱卖予散户,待牛成长到出栏期,再由公司重新收购。另一方面,针对想养牛却没有本钱的散户,公司先与农民签订草地放养合同,待牛出栏期,公司统一收购,按牛增加的重量所得盈利,公司和农户各一半。两种帮扶模式中,公司负责指导及专业兽医服务,确保在养殖期间不添加任何激素,且牛再回购后,由公司统一进行育肥养殖,统一检验后才上市。如今该公司与农户合作的黄牛年出栏量达1000头以上。
养殖模式建立起来了,怎样才能把牛卖出去?依靠传统的屠宰流向市场,难以保障销路,肖星又开始探索“互联网+公司”的营销模式。和传统市场销售的可见性不同,电商销售更需要打造品牌和口碑。由于农村养殖条件好,通过‘公司+农户’模式养殖的牛,确保了牛的健康,牛肉更加柔韧、肥嫩。肖星公司开始在大型电商网上打出品牌,销售真空包装的牛肉、牛肉丸,通过快递快速送达周边各城市。为把产业链做长,肖星又把目光放到了餐饮业,利用火锅方式把牛
肉、牛骨、牛血、牛杂利用起来。由于牛肉新鲜,口感香爽,食客赞不绝口。由此,销量不断上升。
创业无止境。肖星下一步要达成的创业目标是,从养殖、加工、销售、餐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盈利,将公司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复制,以帮助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共同致富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傻宝创业之家版权所有! 琼ICP备14104108号 网站地图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