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昕在农村自主创业,执着于探索和发展食用菌的创新之路,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农村创业人。而他,经过八年养菇后,终迎来了年入百万级收入。我想,这样的创业故事值得分享和学习。
刘昕出生的涟源市一个较为落后的小村庄,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从小磨炼了他,不仅特别勤劳务实,而且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创业的梦想。
2012年,刘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接触到了食用菌行业,他敏锐地洞察到这是一个好商机,于是就琢磨起利用自家房屋,改造为食用菌栽培房。第一年,他幸运地栽培出了2000多斤凤尾菇,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。尝到甜头后,他就决定放手大干一场,得到家人支持后,刘昕租赁土地并购置了食用菌种植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,发展大棚种植。
初创业的刘昕显得很兴奋,尽管种植食用菌的过程特别烦琐,但他兴趣高涨,信心满满,一天到晚都在大棚里度过。在他的悉心照顾下,大棚里的食用菌长势很喜人,他感觉好日子在向他招手。
可好景不长,由于刘昕技术掌握不到位,对食用菌生长的习性还不是很了解,对温度、水分的控制掌握不够精准,种植一段时间后,大棚里的食用菌菇开始成片死亡,致使他所有投入食用菌的钱血本无归。刘昕由于资金短缺,只好被迫停产。
刘昕不断地总结失败的原因,而后开始改行做穿棕板床。同时,他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。于是,他虚心向熟人前辈请教学习,自己参阅《食用菌》《食用菌生产理论与实践》等材料。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种植食用菌生产技术的知识和技能,并认真地做起笔记。经过一年左右努力学习摸索,渐渐把食用菌从菌种制作、菌丝培养到出菇管理都弄明白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刘昕第二年又开始种了一万袋自然金针,1万袋黑木耳。这次食用菌大棚里的菇长得很好,再没出现过之前成片枯萎死亡的现象,把前面亏损的都赚了回来。种植规模也由之前的租赁小块土地变为现在的十几亩。
实践经验让刘昕在食用菌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他的种菇技术在当地已经遥遥领先。从一间保温房起步,刘昕一直在不断改进种植方式,不断更改种植模式,从最初的人工培养种植,到后期的半自动化机械管理模式。经过反复实践,他找到了既科学又现代的管理种植方法,性能上大大满足了菌菇的生产,技术服务渐渐涵盖了菌包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多个环节,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了食用菌的种植水平,从而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。
刘昕是一个脚踏实地、刻苦钻研的人,没有因为取得了成功而沾沾自喜,他坚持“学习+努力”的原则。为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种植水平,他在省农业科学院参加了多个方面的技术培训,学习了秀珍菇反季节栽培、平菇高温品种示范、赤灵芝的种植等技术。
由于种植灵芝和栽培香菇有很多相通之处,他想要把灵芝种植技术带回家,并且很快掌握了灵芝种植知识。接着开始尝试椴木种植灵芝技术,真正将灵芝种植到了自家大棚里。经过1年的尝试,两亩多的大棚灵芝种植取得了成功。
近两年来,刘昕致力于努力提高自身的行业素养,并走试验创新之路,把科技创新、标准化生产、新品种开发结合起来,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刘昕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收获了行内人的交口称赞,向他请教的人络绎不绝。由此,当年的贫困青年经过八年努力创业养菇,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傻宝创业之家版权所有! 琼ICP备14104108号 网站地图xml